• 中國有可能由共產極權統治轉型成民主政體嗎?
    • 不太可能,因為五千年來,中國人一直認為,只要中央政權是強大的,這個國家就安全。如果中央虛弱了,國家就會紊亂。一個 強大的中央會帶來一個和平繁榮的中國。每個中國人都這樣認為, 這是他們從根深蒂固的歷史教訓中吸取的基本原則。在短期內,人們不可能背離這一原則。這種心態比共產主義的歷史要長,已存在數個世紀,甚至數千年了
    • 中國有可能發生類似阿拉伯之春的行動嗎?不太可能,因為幾千年來,中國的抗議者通常採取的策略是反對地方官而非中央政府,因為他們知道反對中央政權意味著必然滅亡。因此他們宣稱忠於中央,同時反對地方官員的罪行。沒有人敢於挑戰中央,除非他們準備全面出擊以掌控整個國家,但這幾乎是無法實現的
    • 要中國人民集結起來發動革命,就像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結尾所發生的那樣,對於近代的中國來說不太可能,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比以前更好了,只有當一個人連活著都成問題時,人們才會發動革命,因為革命非常有可能的代價就是死亡
      • 中國人民知道,一場革命可以把鄧小平使中國開放後取得的所有進步都毀了。對年輕的中國人來說, 經濟前景從來沒有比現在更好
        • 中國 2024 年的青年失業率?
          • 就算失業了,生活還是過得下去,只是過的苦一點而已,沒必要去跟共產黨拚命
  • 中美爭霸
    • 在20年至30年內,雙方的力量最終會對等,實現平衡。 第一次平衡,中國將把美國人趕出12海里的界限,第二次平衡將把他們趕出中國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。一旦他們能做到這樣,他們就成為這個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了
  • 台灣和中國的關係
    • 李光耀在撰寫本書時,還是馬英九執政,當時李是這樣說的:雙方的經濟關係在馬英九上臺後一直在發展,在國民黨統治八年後,假設民進黨上臺,要改變政策,臺灣的農場主和工業家將會感到痛苦,民進黨就會在下屆或再下屆選舉中落選。兩岸不斷發展的互相依賴關係將會使臺灣無法實現「獨立」
    • 2016 年,蔡英文上台,台灣在中美冷戰以及 AI 浪潮之下,以晶片代工霸主台積電為首,日漸受到世界的關注
    • 2024 年,賴清德上台
      • 賴清德日前接受電視節目《雅琴看世界》專訪時提到:「中國要併吞台灣,其實也不是為了領土的完整,如果真的是為了領土的完整,他為什麼不拿回俄羅斯佔有的璦琿條約所簽下的那些土地呢?」
      • 如果賴清德宣布台灣獨立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?
        • 就算有台灣海峽,中國還是會打過來?
      • 台灣和中國之間可能的衝突
    • 臺灣的前途不是根據臺灣人 民的意願確定的,而是由臺灣與大陸力量對比的現實
  • 中國的未來
    • 中國需要從出口導向經濟,轉變為如同美國的經濟那樣,以國內消費為導向
    • 為了實現這一轉變,你必須使中層和中下階層在思維上產生變化。他們已經窮困了這麼長時間,自然會將增加的財富存在銀行或藏在枕套裡,他們只會在對未來有信心時才消費
    • 美國人消費也借錢消費,不管對未來是否有信心。 美國人有一個基本設想,即事情總會好起來的。他們的經濟就是這樣依賴國內消費發展的
  • 美國經濟的未來
    • 美國的成功在於它活力十足的經濟,而這活力的來源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,不僅能以更少資源去實現同等的產出,還能不斷創新,創造出很快被世界認為有用、可取的全新商品和服務。蘋果手機、蘋果平板電腦、微軟、互聯網——這些都是在美國而非其他地 方創造的。與美國相比,中國有才華的人更多,可是他們為什麼就沒能有類似的發明?顯然的,他們缺乏美國人所擁有的火花。而這點火花,意味著美國人能夠不時想出可改變遊戲規則的新發明, 使這個國家又走在前沿
    • 美國的優勢在於英語是全世界普及的語言,而且中文比較難學
    • 美國人從根本上相信明天會更好。這說明他們 為何會傾向於消費,借貸,再消費。中國人和日本人卻總是認為隨 時可能發生地震或其他災難,所以覺得有必要儲蓄以未雨綢繆
  • 歐洲的未來
    • 歐元注定會失敗,因為歐元區的組成是多個不同的國家,問題在於有多個央行,對比之下,而美國雖然有五十一州但是只有一個美聯儲。歐元區不可能只有一個央行,因為每個國家都是不同種族,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可能也不願意幫另一個國家的人民背負債務
      • 如果是一家人,對於繳稅去幫助那些不那麼富有的人,你就不會持有那麼強烈的懷疑態度。但是,如果你周圍有大量的外國人,而法律規定在發放福利時不得有歧視,你的態度就會改變
      • 歐洲接納難民所帶來的問題
    • 後世最終會將歐元的記載視為可悲的。無論是誰想為這個貨幣一體化計劃挽回一些政治功績,他不得不面對的是冰冷、殘酷的事實
    • 歐洲模式造就了一個習慣於津貼的階層,因此他們缺乏強烈的工作熱情。歐洲國家都是福利國家,而歐洲國家為什麼會是福利國家呢?因為二次世界大戰,在經歷兩次幾乎摧毀一切的世界大戰後,歐洲的政府和人民想要的是一種寧靜安定的生活, 有什麼負擔都由大家平均分擔。除了精英分子,那些在戰爭中以鮮血付出代價的更多是無產階級者。社會對底層人民有一種強烈的虧 欠心理。所以,當政治人物提出要公平,要社會福利政策來照顧失 業者、病患和老人時,很輕易地就是一呼百應
      • 但是亞洲國家的崛起,便宜的勞動力使得歐洲的工人的工作被搶走,福利國家的福利制度也難以維續
      • 全球情況容易改變,不幸的是,法律和政策卻很難。應得的利益一旦給出去了就幾乎無法收回。任何政府要是有膽量嘗試,人民會通過選票給予它重重的懲罰。英國撒切爾夫人用盡她所有的政治才智和資本去設法扭轉政策,結果她只成功了一半。其他歐洲領導 肯定也看到了她所取得的部分成功,但是他們所面對的選民,顯 然沒打算放棄多年來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。在許多歐洲國家, 這己成為根深盤踞的問題
      • 比起美國,歐洲人的 這種選擇造就了一個比較溫和的社會,底層階級比較少,成功者和 失敗者之間的差距也較小。然而這是有代價的
    • 歐洲沒辦法完全融合成一個國家的話,就不可能像美國或是中國,甚至印度一樣的強大
  • 日本的未來
    • 日本人口老化
    • 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的命運。人口萎縮意味著國家 的力量正在減弱。年長者小會想要換掉他們的汽車和電視機。他 們不會購買新的西裝或高爾夫球桿。他們已擁有所需要的一切,並幾乎不到高級餐館用
    • 台灣也是,因此台灣需要移民,日本因為文化的關係,不接納移民
    • 關於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持續強盛的關鍵在於人口,Elon Musk 在 podcast 也有提到這點:Will the American empire collapse? | Elon Musk and Lex Fridman
    • 日本女性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,不甘心只當父母、公公婆婆、丈夫和孩子的侍奉者。她 們已群起反抗
      • 台灣的女性主義崛起
      • 她們想要過舒適的生活。這些人養得起自己,可以慢慢等待理想男人出現,這個男人最好賺得比自己多。如果這個理想男人不出現,她們就寧可不嫁
    • 韓國的生育率也相當低,但它比日本更願意接納外國人,而這就形成了明顯的優勢。 韓國人必須不斷想辦法填補嬰兒短缺,確保國家長期不斷向上發展
  • 新加坡的一黨執政
    • 兩黨制最大的問題是,一旦落實,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 政。參選得冒很大風險。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,甚至卑鄙 惡毒。如果你才幹超群、事業有成,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麼大的風 險?不只賭上自己的利益,還會牽連家人。你也許寧可置身事外 不趟這趟渾水,繼續過著好日子